好满射太多了装不下了婵云吧:HP论教授养成的可行性与精准性-江苏、安徽跨省联动共治“样板间”:进一扇门可办两省事
“一桥跨两地,鸡鸣闻两省。”乌江大桥连接着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和安徽马鞍山市和县,桥两端都以“乌江”命名,南京一侧是桥林街道乌江社区,马鞍山一侧是乌江镇。
就在两省交界处、桥南侧有一座“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电子屏上打出“进一扇门,办两省事,成一家人”的字幕。
4月25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荔枝新闻中心组织发起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南京,探访跨省共治“样板间”——浦口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
乌江大桥上,“苏A”“皖E”车辆穿梭。据统计,乌江社区、乌江镇8.5万常住人口中有三分之二的居民高频互通,1.6万余人异地常住、经营、生活。
问题随之而来——两地距行政中心都较远,彼此融入后,因行政区划不同,居民办理一些政务事项需来回奔走。
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乌江派出所所长徐建宏介绍,为服务群众,南京、马鞍山两市2023年5月探索建立“两省一街”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并整合力量建立“浦口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打造“警务+政务+事务”融合服务模式。

“乌江站”内设有多个政务服务窗口。 江苏省广电总台 供图
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乌江站看到,公安、司法、政务服务等窗口一字排开,一旁设有自助服务台,桌面上摆放了南京政务综合一体机和马鞍山市政务服务自助服务机,两地居民可实现“24小时自助办”。
据徐建宏介绍,乌江站采用“常驻+轮驻”模式,7×24小时实体运转,苏皖两地警方和司法、综合行政执法、社区网格、行政审批等部门为常驻力量,城建、交通、水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为轮驻、联驻力量,并吸收辖区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平安志愿者等参与。
联动共治的工作模式让群众受益。“住在南京浦口乌江社区的安徽户籍居民办理参保业务,原来要先去乌江派出所办居住证,再到十几公里外的桥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参保,来回至少两小时。”桥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刘晓庆说,如今来工作站,几分钟便能办好,从“多地跑”变成“两地事情一地办”。到目前,乌江站已办理服务事项2000余件。
今年初,和县乌江镇有一对6岁的双胞胎女孩走失,接警后,南京浦口公安分局乌江派出所调取图像追踪,发现她们进入浦口区范围,乌江站启动应急机制,15分钟就找到了她们,如此高的效率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找到孩子时,她们正准备用家长的手机打车,如果再晚一点,风险可能大大增加。”徐建宏说。
据介绍,以工作站为纽带,南京、马鞍山打通公安、城管、政务的信息壁垒,实现多方外部数据共享,在人员管控、渣土整治、流口管理等方面发挥效能,对风险事项实时监测、精准预警、主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