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坚持技术驱动、应用牵引,继续强化优质电子信息软硬件供给,加快制定并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谢存表示,工信部将推进软硬件技术攻关,加强消费电子典型应用案例和试点示范优秀成果宣传推广,推动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鼓励各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开源、贡献开源、使用开源,加快打造互利互惠、共建共享的软件生态。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较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特别提到,一季度重点行业稳中提质。装备制造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拉动整体工业生产增长3.5个百分点。在“两重”“两新”等政策支持下,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行业增加值实现10%以上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人工智能对相关算力的需求增长,一季度,服务器的产量增长超过60%,集成电路增加值增长超过20%。智能消费品的制造业增长达到11%,智能车载设备增长超过20%,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超过40%。
谢存提到,在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政策协同发力,投资热情高涨。各地纷纷抓住“两重”“两新”政策契机,积极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上海、广东等地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部委和地方层面正在强化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政策部署。
在4月3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准确把握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和整机系统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做好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深圳市3月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在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重庆也提出,强化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装备、智能芯片和智能传感器等人工智能产品供给。
河北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发布消息称,今年河北将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梳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实科技需求,研究形成产业技术需求清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挥创新平台作用,聚集创新要素资源,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